南京工業大學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是首批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全國百強省屬高校、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江蘇省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蘇省人才強校試點高校、國家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蘇省落實“科技創新改革30條”試點高校。
學校設有11個學部,28個學院,各類學生3.5萬余人。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一期項目4項、二期項目6項、三期項目6項,“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學科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8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6個,本科專業91個,跨工、理、管、經、文、法、醫、藝、教9個學科門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瘜W工程與技術學科獲得A等級(全國前2%~5%),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得B+等級(全國前10%~20%),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學校在2021年5月ESI全球綜合排名中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55位,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2020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并列中國內地高校第34-50位;2021年3月,自然指數排名中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30位;2020年8月,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01-500位,并列中國內地高校第50-71位。
現有教職工3000余人,擁有高級職稱人員14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第八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級人才132人次,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團隊13個,省部級重點高層次人才139人次,省部級重點高層次團隊35個。
學校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不動搖,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著力構筑并不斷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加強“新工科”建設,23個工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或住建部專業評估,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學校注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建設書院制“2011學院”,與中科院相關院所共建“英才班”?!笆晃濉币詠?,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3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2項?,F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8部、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2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9門、首批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5個、江蘇省品牌專業8個、江蘇省特色專業10個、江蘇省重點專業類12個(涵蓋30個專業)、江蘇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軟件類)試點專業2個、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8個、江蘇省課程思政建設示范課程4門。2006年學校獲得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級,201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7年獲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多年來學校已經培養出1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20多位兩院院士、5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領導,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質量人才。
學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設有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熱管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工信部面向工業催化領域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等國家級科研機構6個(唯一同時擁有6類平臺的江蘇省屬高校),省部級研究中心2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5個?!笆濉币詠?,學??蒲许椖考俺晒@各級各類獎勵466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獲教育部“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7人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F有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滾動支持1個。
學校堅持扎根大地,貢獻社會的特色發展理念,主動將創新鏈對接產業鏈,推動產學研深入合作,重視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南京工業大學科技園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南京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為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江蘇)基地。學校推進校地融合、產教融合,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數十家新型研發機構、產業研究院和產業學院。學校加強校企融合,與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潤有限公司等央企、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笆濉币詠?,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各類課題9994余項,科技經費50.6億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為相關行業、江蘇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實施全球拓展戰略,成為首批通過來華留學認證的22所高校之一;與20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所海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成立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柔性電子創新引智基地”項目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與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共建“孔子學院”,是“孔子學院獎學金”接收院校;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化工與建筑行業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與法國勃艮第大學合作舉辦機器視覺“1+2”碩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愛爾蘭都柏林理工大學合作舉辦機械工程、制藥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4個“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其中機械工程、制藥工程項目入選江蘇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范性建設工程項目;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舉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2+2”本科聯合培養項目,與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合作舉辦會計學“2+2”本科聯合培養項目,與美國東華盛頓大學合作舉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學“1+2+1”本科聯合培養項目;與英國劍橋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英國卡迪夫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等知名高校開展學生交流項目;現有來自10多個國家的數十名外籍專家和世界各國的海外留學生600余人。
展望未來,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永恒主題,聚焦高水平大學建設和一流學科創建,固本強源,協同創新,奮力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創業型大學。
(數據統計至2021年6月)
專業介紹
土木工程專業主要負責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學與管理。主要培養掌握工程力學、土力學、測量學、房屋建筑學和結構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
課程設置
類型序號 | 課程代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類型 | 考試方式 |
001 | 03708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必考 | 筆試 |
002 | 03709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4 | 必考 | 筆試 |
003 | 02198 | 線性代數 | 3 | 必考 | 筆試 |
004 | 02197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 3 | 必考 | 筆試 |
005 | 02275 | 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 3 | 必考 | 筆試 |
006 | 02439 | 結構力學(二) | 6 | 必考 | 筆試 |
007 | 03347 | 流體力學 | 4.5 | 必考 | 筆試 |
008 | 02440 | 混凝土結構設計 | 7 | 必考 | 筆試 |
009 | 02442 | 鋼結構 | 4 | 必考 | 筆試 |
010 | 02448 | 建筑結構試驗 | 2 | 必考 | 筆試 |
011 | 00420 | 物理(工) | 5 | 必考 | 筆試 |
012 | 02655 | 建筑施工(二) | 4 | 必考 | 筆試 |
013 | 02404 | 工程地質及土力學 | 3 | 必考 | 筆試 |
014 | 02447 | 建筑經濟與企業管理 | 4 | 必考 | 筆試 |
015 | 11446 | 工民建課程設計與實驗 | 6 | 必考 | 實踐考核 |
016 | 06999 | 畢業論文 | 不計學分 | 必考 | 實踐考核 |
101 | 00015 | 英語(二) | 14 | 選考 | 筆試 |
102 | 06087 | 工程項目管理 | 5 | 選考 | 筆試 |
103 | 00174 | 建筑工程概論 | 6 | 選考 | 筆試 |
104 | 08262 | 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 3 | 選考 | 筆試 |
201 | 02393 | 結構力學(一) | 5 | 加考 | 筆試 |
202 | 02394 | 房屋建筑學 | 3 | 加考 | 筆試 |
02395 | 房屋建筑學 | 1 | 加考 | 實踐考核 |
203 | 02396 | 混凝土及砌體結構 | 6 | 加考 | 筆試 |
204 | 11355 | 工民建生產實習 | 2 | 加考 | 實踐考核 |
課程設置:
必考課16門61學分;選考課4門28學分;加考課4門17學分。
說明:
1.101至104課程中須選考不少于14學分。
2.015含005、008、009、010、011、012課程實驗各1學分,007課程實驗0.5學分。
3.工業與民用建筑、房屋建筑工程專業??飘厴I生可直接報考本專業,其他專業畢業??疲ɑ蛞陨希┊厴I生報考本專業須加考201至204四門課程,已取得相同名稱課程考試成績合格者可申請免考。
4.本專業僅接受國民教育序列的??疲ɑ蛞陨希┊厴I生申辦畢業。
報名條件
1、身份證明: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若身份證遺失,應及時到派出所辦理帶有本人照片的戶籍證明,同時標明身份證號碼,并迅速補辦身份證,以不耽誤考試。
2、學歷證明:本人最高學歷畢業證書原件及相應復印件,按照教育部規定,報考??破瘘c升本科的考生,須持有國民教育系列??萍捌湟陨衔膽{。
3、工作單位證明:成人高校的某些專業對招生對象會有特殊的要求,如不少省對報考脫產專業的考生,要求考生出具單位同意報考的證明,報考醫學專業要求出具對口單位證明等等,因此考生如果選報這些有特殊要求的專業,一定要預先備好相關工作證明書。不在戶口所在地報考,也需要出示當地的工作單位證明,或者當地暫住證、居住證。